年夜饭,作为中国人一年一度最重要的团圆盛宴,不仅承载着传统的美味与象征,也随着时代的变迁悄然发生着变化。美食作家林卫辉与我们分享了他对年夜饭的深刻思考,从大团圆到小团聚,年夜饭的形式与意义都在不断演变。
在现代工业社会的发展中,生活节奏的加快和家庭结构的变化使得年夜饭这一传统习俗也在悄然发生着变化。从过去“大团圆”上的一口卤肉,到如今“小团聚”中的健康饮食,美食作家林卫辉与我们分享了近五十年来他对年夜饭的趣闻与思考。
作为一名广东潮州人,林卫辉有着许多身份,他是《风味人间》《沸腾吧火锅》等美食纪录片的美食顾问,也著有《吃的江湖》《粤食方知味:懂食,从粤菜开始》《吃对了吗?》等脍炙人口的书籍。与其他美食作家相比,林卫辉特别看重从科学角度来了解美食,也凭借特殊的点评方式,赢得了众多读者的喜爱。可以说,想成为一名顶级饕客,没有读过林卫辉恐怕是说不过去的。
“中国人对过年的理解更多是基于我们过去的农耕文明。”在冬季,遵循节令的农民讲求颗粒归仓,冬季自然也是一年的农闲时节。人们忙了一年,终于能停下脚步。春节,是农耕休憩和生活忙碌的开始。然而,在工业文明下,时间被同化为24×7的循环,传统节气、节日失去了适用的意义。奔波于高楼大厦间的人们不可能整个冬天都在休息,脱离了土地,人们也很难感受到春节的到来。“过年能回家两三天、三四天就不错了,交通也方便,其实平时就能回去,‘大团圆’的气氛就减淡了。”
中国历史长河中特有的“大团圆”概念,是年夜饭在中国人心目中独一无二地位的文化合法性来源。以前物资匮乏,一年到头攒下的钱怎么样都要在过年的时候好吃吃一顿。现在,日常的饮食已经能够满足基本需求,过年的吃吃喝喝更多是一种仪式,是以年夜饭为名的家人团聚。在西方,团聚并不局限于某一天或某一时刻,而是只要想团聚了、想回家了都能回去。不论是工业文化的影响,还是西方思想的介入,中国一年一度独属于年夜饭的“大团圆”正在削减,“小团聚”正在扎根蔓延。
团圆作为人类生活的母题,在国外也有感恩节和其类似年夜饭的晚宴。集体主义与个人主义是林卫辉解读中西团圆节日不同的核心。“我们更讲求宗族观念、集体主义,而国外他们更讲求个人主义、自由主义。”西方的团聚是小家庭,甚至两个人的团聚,而中国人要一个大家族热热闹闹地在一起,才认为是团聚。节日差异的背后是东西方文化的分歧。“不过我们现在也可以看到,这种大家族的团聚也在逐渐变少。”现代化让身处其中的每个人被节奏裹挟向前pg电子平台,,愈来愈快。只有从大集体变成小分队,行动才能更快速,这也间接导致了家族聚会的小型化。“所以这是时代的一个潮流,谁也阻挡不了。”
现代社会,伴随农耕文明地缘与血缘联合关系分离的,是大家族的裂解,而裂解后的小家庭如雨后春笋般挤满了城市空间。“我们也不再是大家庭,更多是小家庭,甚至就是两个人的世界。我们也不再费劲怎么去准备一顿年夜饭,可能就两三个菜。甚至做饭都觉得太麻烦,就上餐厅去吃,这是一个非常好的选择。甚至现在有一些餐厅推出上门服务,甚至我们就买几个味道不错的预制菜,这也是可以的。”与许多人对春节氛围消失的怀念和年夜饭“外包”现象的不解不同,林卫辉对这些旧传统的新现象保持拥抱和开放的态度。“人过日子,只要开心就是好日子。过年的时候我觉得吃什么不是太重要,开心才是最重要的。”
林卫辉的年夜饭也在不断地随心变化,在遵守传统寓意的同时适应现代生活节奏。“我们潮汕人过年会吃珠蚶,剩下的壳留着不倒意味着来年不缺钱,但钱总是会缺的。像这种虽然方便购买,但是太麻烦的东西,我可能就不要了。”但另一吃鱼的传统,既有“年年有余”的美好寓意pg电子平台,,家人又爱吃,鱼在林卫辉的年夜饭上就一定会出现。又比如卤鹅,潮汕人认为没有卤鹅年夜饭就不够丰盛。但现在摆上一只大鹅难以一次吃完,“所以我们小家庭就买自己最喜欢的卤鹅部位就可以了,每天都能吃到新鲜的。”林卫辉也不再年年备年货,“既然现在春节商店不关门,餐厅也都开,什么都有,何必囤货呢?”
去餐厅吃年夜饭已经成为一种春节新常态,甚至还出现了外卖年夜饭、预制年夜饭。当饭菜不再是家里人亲手制作,当饭桌前不再是春节联欢晚会,甚至身旁不再是父母亲戚时,年夜饭会像放置时间太久的卤鹅卤鸭一样“变味”吗?相比于者的一片哀鸣,能够有所选择,选择自己喜欢的年夜饭形式,林卫辉认为这是社会进步的正常标志。
以往的年夜饭,林卫辉都会和家里人过。他有两种选择,一是下馆子,一是在家自己做。“自己做辛苦一点儿,但肯定更有团圆氛围,大家都有参与。”有时他想把自己从厨房解放出来,就会选择去餐厅吃。林卫辉的家在广州,但他的母亲、姐姐都在汕头。作为大家庭的一员,林卫辉的小家要与大家团圆,但作为小家的一员,他的孩子在长假期间想要出国旅游。今年的春节,林卫辉选择与小家前往夏威夷。“我们为了省机票钱,大年三十还在飞机上呢!”林卫辉调侃道,“其实,过年最重要的,就是开开心心就好”。pg电子平台,pg电子平台,pg电子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