惠州:多彩闹元宵 欢乐过新春pg电子娱乐平台,

作者:小编    发布时间:2025-02-26 03:21:53    浏览:

[返回]

  pg电子官方网站,pg电子官方网站,元宵节又称上元节,形成于汉魏,发展于唐宋,并由此时开始张灯结彩庆元宵,延续至今。千百年来,惠州这座国家历史文化名城,留存着许多关于元宵的习俗与文化。每年元宵前后,惠州各地都会上演各项民俗活动。日前,博罗横河嶂背村举办的全国春节村晚、惠阳淡水街道办举办的欢乐猜灯谜活动、仲恺惠环街道办的“抬龙轿”活动……各项活动轮番上演,惠州上下齐乐“闹元宵”。

  春满畲乡,幸福安康。2月11日,元宵前夕,在惠州市博罗县嶂背村示范点晚会上,村民们自导自演,展现了民间故事传说、歌谣、语言、服饰以及习俗等极具畲族特色的民俗文化。记者了解到,今年1月,文化和旅游部公布2025年春节“村晚”示范展示点名单,广东三地入选,嶂背村示范点晚会为其中之一,也系惠州市唯一。

  当晚,在高亢激昂的鼓点过后,十几位畲族姑娘从舞台两侧缓缓走来,为台下的客人献上彩带和美酒,表达畲族人最热烈的欢迎和祝福。整场“村晚”中,用畲语写成的歌曲不时响起,听起来像是来自深山的旋律,带着一点神秘色彩。这些音乐穿插在开场和节目的间隙,就像畲语在嶂背畲族人的生活中一样,似乎总是无处不在。

  《畲寨传喜讯》演唱者刘维是一名从不会讲畲语再到畲语节目的演绎者,他告诉记者:“《畲寨传喜讯》凝聚了畲族民俗活动‘三月三’和畲族的美酒香醇等特色文化,我越唱越觉得有韵味。起初学畲语的时候,我觉得很难,现在觉得很享受,也希望能够有越来越多的人来博罗了解畲族文化,领略其中的奥妙。”

  “我是刚好在附近旅游,得知今晚在这边有一场大型晚会,就想着过来看看,没想到却有意外发现。以前只知道潮州有畲族文化,没想到惠州的畲族文化保存得这么好。”来自潮州的张女士表示。

  嶂背畲族村是惠州博罗县唯一的少数民族行政村,畲族先民迁徙至此地距今已有600余年。这里还是目前保存最为完好、人口最为集中的畲语遗留地,成为众多语言学者研究的“标本”。

  这一夜的“村晚”,不仅让各地来的市民游客提前感受到了畲族过节的氛围,还仿佛带着人们重新回到了那条漫长的迁徙之路,一个接一个地,拾回了遗落的“家什”。博罗县文化广电旅游体育局副局长卢瀚春表示,本台“村晚”,不仅是畲族文化的集中展示,还是博罗全县特色节庆节日推广、民族文化传承、旅游产业发展、新兴消费业态创新的一次有力实践。她告诉记者,近年来,博罗文化建设从“一村一歌”到新时代文明实践建设,博罗人民用文化自信、“运动自由”编织着“新乡愁”,刻印下“新记忆”。

  记者了解到,去年博罗全县共举办了20多场规模“村晚”,成为博罗县乡村振兴、“百千万工程”建设的有力抓手。博罗将以本次“村晚”为契机,进一步深化对畲族文化资源的挖掘与保护,通过文旅深度融合,统筹生态资源,推动经济发展、产业集聚、区域协调,以整县推动农文旅融合发展试点为抓手,做足“文旅+”和“+文旅”大文章,全力打造具有自然之美、人文之美、心灵之美的文旅强县,将“南昆山-罗浮山”引领区建设成为粤港澳大湾区生态花园、岭南特色县镇村现代化建设样板pg电子娱乐平台,、城乡融合发展先行地。

  2月9日,在元宵节到来之前,在仲恺高新区惠环街道中洞村鞭炮声此起彼伏,烟花绚烂绽放,一年一度的“抬龙轿”活动让当地变得热闹非凡,这是中洞村一年中最为重要的民俗活动。

  据祠堂族谱《钟氏族谱》记载,钟氏家族定居惠环中洞村已有600多年。“抬龙轿”这一传统习俗,代代相传,至今不衰,并在2014年被列为惠州市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

  依照传统,每年正月十二,钟氏后人都会从各地赶回村里,参加“抬龙轿”活动。村民们会举行一系列庄重的仪式,恭请“缪藐大王”巡游,祈愿新年风调雨顺、五谷丰登、人丁兴旺、老少平安。当天17时左右,钟氏祠堂门前的小广场上,各项准备工作有序推进。年长的村民认真准备祭祀用品,有的村民则忙着筹备巡游物品或进行彩排。有工作人员告诉记者,与往年不同,今年参与活动的村民统一身着红马甲,胸前和背后印有醒目的“钟”字,既彰显了家族身份,又展现出积极向上的精神风貌。

  天色渐暗,村民们手持香火从四面八方汇聚而来,广场上人声鼎沸。18时许,在众人的翘首以盼中,“抬龙轿”巡游正式拉开帷幕,村里辈分高的长者率先燃香鞠躬祭拜。随后,八名年轻力壮的小伙抬起龙轿,四名村民高举“肃静”“回避”牌,男孩女孩们扛着小彩旗,还有人抬着桌凳、举着刀剑和锦绣彩旗,锣鼓喧天,一行人浩浩荡荡地前往“缪藐大王”墓地神坛。

  到达神坛后,村民们放下龙轿,摆好祭台,点燃鞭炮,虔诚地上香跪拜。村里长者诵读“祝词”,待全体村民上香跪拜祈祷完毕,将神坛上的香炉请上龙轿,再次敲锣打鼓,开始在大街小巷巡游。巡游队伍所到之处,家家户户燃放烟花爆竹热烈迎接,共同祈愿新年幸福安康。巡游途中,龙轿在两个商业中心短暂停留,引得附近商户纷纷前来上香祈福。一时间,商户门前长鞭炮噼里啪啦,高空烟花与地面烟花交相辉映,照亮了整条街道,整个村子都沉浸在欢乐喜庆的节日氛围中。

  从跟随巡游队伍中可以看到,不少外地游客特意赶来观看这一非遗活动,他们表示在感受传统文化魅力的同时,也体验到了浓浓的年味儿。

  2月12日,元宵节当天,惠阳区淡水街道以“我们的节日·元宵”为主题,在淡水墟文化特色街区及坝尾社区同步开展系列文体惠民活动。在坝尾社区党群服务中心举行的创意扭扭棒手工活动,家长与孩子默契配合,通过裁剪、塑形等工序共同制作元宵主题手工艺品。许多家庭创新分工模式——父母负责技术指导,孩子专注创意设计,一件件造型生动的灯笼、生肖摆件在协作中诞生,既锻炼动手能力,更增进亲子情感交流。“在元宵节和父母参加这样的活动特别有意义。”今年五年级的朱宏基说。

  在淡水墟文化特色街区,百余盏彩灯悬挂于古色古香的街巷两侧,化身传统灯谜长廊。灯谜内容涵盖趣味字谜、生活常识及本土文化知识,吸引全年龄段居民驻足竞猜。现场特设的兑奖区人气高涨,工作人员为猜中谜底的居民送上节日礼品,欢声笑语此起彼伏。

  同一天,在距离淡水墟文化特色街区30多公里开外的水东街,惠阳非遗展示馆正式开馆迎客。这座建筑面积达355平方米的文化新地标,以“见人见物见生活”的活态传承理念,为市民打开一扇了解惠阳文化的新窗口。

  据介绍,与位于淡水街道的惠阳区非物质文化遗产展览馆不同的是,新馆突破传统静态展示模式,创新打造沉浸式文化体验空间。馆内不仅系统展示惠阳非遗项目,更汇集特色文创、吉他工艺、藤器制作等本土文化精粹。市民可亲身参与藤编制作、舞麒麟等互动体验,在“可看、可玩、可学”中感受传统文化的当代魅力。

  踏入展馆,省级非遗淡水客家凉帽的编织经纬间,凝结着客家人世代相传的智慧;省级非遗客家酿豆腐的氤氲香气里,升腾着岭南饮食文化的精妙;市级非遗沙田舞麒麟的矫健身姿中,跃动着惠阳民俗的勃勃生机。这座精心打造的非遗展示馆,正以沉浸式体验向世人讲述着惠阳故事,通过大量图文、模型、场景等,展示惠阳丰富的非遗资源和文化魅力,让人们能够系统地了解惠阳非遗的历史和发展脉络。

  惠阳区文广旅体局副局长杨永安说,惠阳建成了两座非遗展示馆,在水东街设立惠阳非遗展示馆除了做好非遗传承与保护,还将推动非遗文创产品推陈出新,更好地满足群众日益增长的文化需求,为群众打造优质的公共文化共享空间、助力惠阳非遗传承保护、文化事业繁荣发展。

  作为惠阳非遗展示馆的运营方,惠阳区经营集团工作人员杨伟盛向记者介绍:“我们将会定期举办非遗沙龙,邀请非遗传承人、专家学者分享非遗故事,探讨非遗的传承和保护,市民游客也可参加客家凉帽制作、藤编等体验活动,让人们近距离充分感受非遗‘见人见物见生活’的魅力,激发人们参与文化遗产保护的热忱之心。”

  元宵佳节在中国人的眼中,是团圆的重要日子。唐宋时,元宵节开始在民间盛行,《宋史·职官志考证序》记载:“华夏民族之文化,历数千载之演进,造极于赵宋之世。”上元节发展至文化鼎盛的宋朝更为热闹。

  古时,文人墨客们赏灯之余,多爱作诗抒发心中所感,宋代大文豪苏东坡亦是如此。在其关于元宵节的诗词中,可读懂其一生起伏及其心态演变。

  元祐七年(1092年)的元宵节,被贬的苏东坡正在颍州太守任上,其友陈传道(字师仲)恰巧到颍州,两人相约赏雪逛灯会,颍州的元宵节,燃灯、赏灯的娱乐活动热闹非凡。

  情到浓时,两人诗兴大发,陈传道写下了《雪中观灯》一诗,东坡也是乘兴和诗,写了《和陈传道雪中观灯》一诗,一句“且来同看照愁灯”,可以看出虽有好友相陪,但因遭贬pg电子娱乐平台,,东坡此时的心情并不太好,颍州城里绚丽多彩的各式花灯,在其眼里成了“照愁灯”。

  元祐八年(1093年)的上元节,东坡扈从哲宗从游观灯,并作下《上元侍饮楼上三首呈同列》三首pg电子娱乐平台,,描写了上元节普天同庆、歌舞升平的热闹景象。元祐八年可以说是东坡政治生命上的高峰时期,他从扬州知州以兵部尚书、龙图阁学士除兼侍读调回京师,也就在这一年九月高太后驾崩,新党再度执政,东坡即将开启新一轮贬谪生涯。

  东坡的《上元夜(惠州作)》作于绍圣二年(1095年),此时,东坡以宁远军节度副使惠州安置的身份贬至惠州,且“不得签署公事”,名为贬谪,实为发配。在此年的上元夜,知惠州事的詹范带了厨子与酒菜来到东坡寓居的嘉祐寺,陪东坡过节。

  东坡在《上元夜(惠州作)》一诗中,追忆这三年上元夜的人生变化,“前年侍玉辇,端门万枝灯。”“去年中山府,老病亦宵兴。”“今年江海上,云房寄山僧。”从京师乘玉辇观览繁华盛景,到贬谪惠州,清冷萧淡,从“我亦归瞢腾”可以看出东坡此时在情感上仍处于迷失彷徨。

  也是在绍圣二年(1095年),关于朝廷对元祐党人永不叙复的消息传来,东坡断了北归的念头,决定终老惠州,便在白鹤峰买下白鹤观旧址数亩,决心回归平淡,正如著名文化学者王鲁湘所言:“东坡在惠州完全回归平民的心态,在困苦间寻找人生的意义与欢乐。其人生的豁达可以说是起源于惠州,他在惠州完成其文化人格。”

  东坡也没料到在白鹤峰新居中才住了两个多月,一道皇命,就匆匆地把他贬往天涯海角的海南儋州。在儋州度过的上元节,东坡作了《上元夜过赴儋守召,独坐有感》,诗中的“搔首凄凉十年事,传柑归遗满朝衣”。此时东坡没有“瞢腾”“灯花结尽吾犹梦,香篆消时汝欲归”,面对人生苦难,此时的东坡表现得十分冷静,他撇开繁华,默默关注起蜥蜴和蛜蝛,回首看到灯火阑珊处,顿感人生起伏,如同升腾的烟雾般梦幻且虚无,他完成了人生的升华,坦然直面寂寞。

搜索